分類:政治 發表時間:2017-06-14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論述了冷戰的思想根源、冷戰在歐洲的起源和在亞洲的起源情況,并從地緣政治和國家決策等方面進一步論證了冷戰形成的最初起因,對冷戰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沈志華,1950年4月出生。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別是中蘇關系史和朝鮮戰爭。
目 錄:
斯大林與1943年共產國際的解散
一、共產國際的解散勢在必行
二、斯大林解散共產國際的雙重考慮
三、斯大林突然決定解散共產國際
四、解散共產國際并非一場騙局
斯大林的“聯合政府”政策及其結局(1944—1947)一、“聯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二、“聯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勢力范圍內的實施三、“聯合政府”政策在蘇聯勢力范圍內的實施四、斯大林“聯合政府”政策的破產及其原因
從大國合作到集團對抗
——論戰后斯大林對外政策的轉變
一、導言:戰后斯大林對外政策的戰略目標
二、大國合作:對希臘革命和中國革命的消極態度三、有限擴張:在土耳其和伊朗事件中的進攻態勢四、集團對抗:馬歇爾計劃及蘇聯的反應
共產黨情報局的建立及其目標
——兼論冷戰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
一、解散共產國際和蘇聯戰后對外戰略的確立
二、重建國際組織的設想和國際關系背景
三、召開情報會議的初衷和蘇共構想的變化
四、情報局的建立和蘇聯冷戰政策的形成
對1948年蘇南沖突起因的歷史考察
——來自俄國及東歐國家解密檔案的新證據
一、聯盟:冷戰與蘇聯對東歐政策的轉變
二、沖突:巴爾干聯邦與希臘革命
三、分裂:斯大林的壓力和鐵托的抵制
論1948年蘇南沖突的結果
——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獨立道路的?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目標和結果
一、對日宣戰——蘇聯遠東戰略的既定方針
二、實力外交——蘇聯在中國謀取政治權益
三、城下之盟——以最小代價取得的最大成果
斯大林與中國內戰的起源(1945—1946)
一、斯大林在中國推行“聯合政府”政策
二、斯大林左右逢源與中共獨占東北的決心
三、蘇聯從東北撤軍與中國內戰的開啟
美國對中蘇結盟的反應與亞洲冷戰格局的形成
一、新中國成立前:制約中共,阻撓中蘇接近
二、中蘇條約簽訂前:挑撥離間,阻止中蘇結盟三、朝鮮戰爭爆發前:“全面遏制”戰略的出臺四、朝鮮戰爭爆發后:冷戰格局在亞洲的形成
毛澤東與東方情報局:亞洲革命領導權的轉移
一、斯大林否認東方情報局的存在
二、毛澤東一心要建立東方情報局
三、從第一學習組到馬列學院分院
四、毛澤東成為亞洲革命的領袖
中蘇同盟、朝鮮戰爭與對日和約問題
——東亞冷戰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動關系
一、中蘇同盟條約與美國對日媾和的決策
二、朝鮮戰局變化與美蘇媾和方針的對抗
三、舊金山和約與中蘇在停戰談判中的強硬立場附錄
斯大林與蔣經國會談的俄國解密文件
關于共產黨情報局建立的俄國檔案
關于蘇南沖突的檔案文獻選編
關于1949年劉少奇訪蘇的俄國檔案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國際關系《冷戰的起源》成功出版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caselist/zz/2234.html
上一篇:成功出版經濟類獨著《價值與秩序的重建》 下一篇:成功出版外交類著作《冷戰在亞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