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教材出版 發表時間:2017-02-09
教師編寫校本教材,是教學課程開發的主要方面,其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做鋪墊。那么,教師編寫校本教材有哪些途徑和方法呢?針對這一問題下文將做詳細解答!
(一)確定以每一個學生幸福生活為本的邏輯思路。此思路要求我們在編寫教材時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需要,當地人民未來生活質量的需要,和國家安定團結的需要。由此我們發現教材內容應該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起點,然后再拓展為區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國家文化與人類共享文化。這樣,學生本人,學生家長、學校教師都給予了積極地支持,解決了不同人群對校本教材的理解與認同的問題。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團隊機構。編寫教材絕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事情,而是當地人民通過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我們只不過是幫助他們組織與發現其傳統文化中對現實生活有價值的成果,將現實生活的追求與傳統文化之文明成果聯系起來,以使未來的人獲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優勢內容,同時也保護人民獲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我們校本教材的內容選擇與認定的人員主要由當地文化人、地方專家、政府文化機關的專家和當地教師共同組成。我們只是本小組的組織者與服務者,為他們提供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發展學方面的知識信息,解答編寫教材的原因,組織共同討論、認定文明成果、集中搜集資料等工作。當然,我們也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搜集文化資料,但在這方面我們只是學生的角色。
(三)實施平等、互學的工作方式――參與式。校本教材的整個編寫工作都是開放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想做什么,每個人都了解我們在做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參與者,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思路與方法建議。每個人都在工作中探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村中的老太太也都知道大家在干什么,自己在此工作中的價值,例如,為編寫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故事,唱詞等,也可以為其他參與人燒茶、送水。工作的過程便是我們每個人的學習過程,村民們在此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教師在工作中學到了許多,甚至讓我們說話的用詞都變得更加文明、更加貼切。
(四)我們對教材內容的篩選與梳理的原則是――尊重。此原則主要體現在:第一,校本文化是人類文化的具體體現,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創造的文明成果,這種成果的延伸便是國家文化和人類文化。在編寫的過程中要將本土文明成果與其他民族或其他國家的成果進行比較,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形成自尊、自強,走出大山的過程。第二,努力保持校本文化的原貌。這些資料都是當地人民的成果,也是當地專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們自己搜集、自己選定的教材內容,盡量保持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體現我們對人類文明的尊重,這個尊重帶來了人們對校本教材的重視與喜愛。第三,校本教材的使用不僅限于學校,要與當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關工作發生聯系。如,鄉村節日,旅游開發,民間文藝,民間儀式發生關系,教師也不僅僅是學校的,也包括那些熱愛本土文化,具有文藝、文學、歷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五)對教材的使用采取自愿原則。教材編寫結束后,我們將這些教材無償地送給學校,與學校教職工一塊討論如何使用。根據各學科教師對本教材的需求來自行決定其使用,如地理教師、語文教師、數學教師、自然科學課教師,他們都不同程度和不同時期采用了本教材。他們發現,通過校本教材最方便找到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原有的認識經驗或知識,這大大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記憶,學生自動地形成了學習小組,科學小組和藝術小組。
通過以上對校本教材編寫方法和途徑的介紹,我們能夠看出,參與校本教材的編寫能夠讓教師充分的明確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責任。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校本教材編寫常識,可進行在線咨詢!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教師編寫校本教材有哪些途徑和方法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jcgb/828.html
上一篇:教材出版選題立項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編寫教材的首要原則是什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