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20-12-07
課題研究依據在申報時是需要寫出來的,只有寫清楚課題研究依據,才能讓課題組織方更清楚課題研究的價值,研究的必要性。那課題研究的依據從哪幾方面寫?
課題研究的依據需要體現以下幾點:
1、哲學依據: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就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屬于外部條件,是外因。學生是學習的內因,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發揮作用。如果學生沒有學的愿望和動機,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教”就會由于沒有學生的“學”而失去作用。
2、心理學依據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 理特點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教師的教育行為必須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前提, 才能收到預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課題研究中,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按照學生的心 理規律進行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及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識能力、情感特點、 意志品質,就為教師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3、學習理論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 “發現學習” 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 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認知需要,產生一種需要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積極 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這就要求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而且要讓學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誰用” 。
4、教學理論 兩千年前的孔子倡導的“循循善誘、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可以認為是最早的教學理論根源,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義。 嘗試教學理論認為, “學生有嘗試的愿望,嘗試能夠成功,成功才能創新。” 學生有原有的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的思維屬性,所以學生能嘗試。同時,學生的嘗試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嘗試, 嘗試的任務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學目標, 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和方法編排的,所以學生具備成功的條件。 在嘗試成功的條件下, 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成績。
5、教學最優化理論 衡量教學最優化有兩條標準: 一是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是時間消耗的最優化, “師 即 生用于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的時間又不超過所規定的標準” ,用“師生耗費合理的時間去取 得這些成效” 。既要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等方面獲得和諧發展,又要減輕學習負擔,用合理的時間取得較大的成效。
6、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認為沒有主體性,就沒有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做到:目標讓學生去確定,問題讓學生去發現,過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讓學生去尋找。其次,教學過程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 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7、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指出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 即學習不是由教 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 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 學習不是被動接受信息刺激, 而是主動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 得自己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 形成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由 于建構主義所倡導的觀點適應了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逐漸與廣大教師 的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 從而成為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也成為教師教學課題研究的理 論依據。
8、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本世紀 60 年代興起的一個心理學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 羅杰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把學習者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這一理論遵循了“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迎合了當 前新課改的要求, 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發展學生的自學和探究能力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也是教師教學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相關知識推薦:課題論證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意思
上面是學術顧問就教學方面課題為例,給大家說的關于教學課題研究依據,其它領域課題的依據,要根據自己領域的實際情況來撰寫。關于“課題研究的依據從哪幾方面寫”就介紹到這里了,想了解更多關于課題研究依據方面的疑問,歡迎咨詢本站在線學術顧問。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的依據從哪幾方面寫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13428.html
上一篇:課題研究前言怎么寫 下一篇:課題研究策略包括哪些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