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4-25
課題研究報告是課題研究成果中的主要表示方式,它是以告知教育科研工作的經過和結果為目的,對研究的對象、采用的方法和研究的全過程以及研究結果及分析,都要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其中正文是課題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它包含哪些要素呢?下文詳細介紹。
◎問題的提出
這里包括這樣幾層內容:
一是揭示問題或困難,即要將研究意在解決的問題或困難分析清楚,問題或困難表現在哪些方面,出現這些問題或困難的原因是什么,或者點明問題的實質。
二是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即要回答為什么要進行這項研究,通過研究要達到什么目的,這項研究的意義何在?可以從宏觀上進行分析,也可以是在自己的實踐工作基礎上的介紹,以此引入對該課題的完整研究。
三是研究現狀的綜述,除了要表達清楚上面這兩點,還應該對國內外關于本課題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作一個綜述。研究現狀的綜述可以采自文獻,也可以采自同行的實踐研究(所以應對本省、市、縣、區、校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應該在申報課題、作出課題研究方案時就已初步形成,在研究的進展中可能會不斷有新的發現并進一步充實起來。在進行綜述時,不要孤立地羅列別人的觀點,而要在介紹羅列的同時,加上自己的分析。
四是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主要是涉及到的一些一般人不熟悉的術語,或者某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如果這些術語或概念在教育科學詞典中找不到明確定義,而它又是本課題必須涉及的,那么,在此處應當對這些術語或概念作出界定,即說明此處說的這個詞是指什么意思,最好能表達其內涵和外延,使本研究報告的閱讀者能正確理解作者的真正意思。
這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仍按研究方案的“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綜述”、“課題或主要概念的界定”這些標題,各作為課題研究報告的一個大的部分分別闡述,使得課題研究報告的“部分”過多,而且在“部分”與“部分”之間發生了邏輯上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設計(或計劃、方案等)
包括課題研究的目標,指的是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所要取得的預期成果和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闡述時須簡明扼要。要注意的是,目標的確定與后文的研究成果及分析的思路要有基本一致的聯系。
又包括課題研究的思路
這里指的是課題研究的角度、路徑、特點,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作簡單闡述。
◎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這里指得是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即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作可作扼要簡述,也可作具體詳細地闡述。
如《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踐與研究》中“研究的實施”、《職成教聯手推進“百萬農民培訓工程”的實踐與研究》中“研究的過程”、《參與式德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中的“研究的過程”(分別詳見《湖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優秀研究報告選》P3-5、P20-21和P45-46)等,是對研究情況作的扼要簡述,未涉及對研究的實踐成果(做法或措施、策略等)的呈現。
如《初中新課程作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中的“主要做法”、《利用孟郊故里人文和自然資源區域推進校本課程建設的再實踐與研究》中的“課題研究的過程”、《創建農村學習型組織的探索與實踐》中的“課題研究的過程”、《農村初中利用家庭小實驗輔助科學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中的“課題實施的具體措施”((分別詳見《湖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優秀研究報告選》P62-69、P78-82、P90-96和P105-110)等,是對研究情況作的具體詳細地闡述,而且這里已涉及對研究成果(做法、措施、策略等)的呈現。
◎研究結果(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成果):
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么,這些東西是什么。結果可用圖表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予以說明。
研究結果(成果)的分析與討論:
是根據研究的客觀事實和結論,結合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認識與理解,通過分析與思考,對當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所提出的認識、建議和設想。在研究報告中,這一部分常與結果合而為一,或先呈現結果,接著分析與討論,或夾敘夾議。研究結果呈現的是研究中的客觀事實,它應該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復出現;分析與討論則是主觀的認識,是將研究的結果引向理論認識和實踐應用的橋梁。這一部分的內容一般以小標題的方式將觀點一一列出(一般為并列式)。所列出的觀點應條理清楚,觀點鮮明,決不能含糊和拖沓(這在《湖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優秀研究報告選》中有許多好的例子)。
◎結論
結論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或討論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今后該怎么辦等。結論的內容既可歸納總結所獲得的成果或觀點,也可提出對教育實踐的建議或策略。結論往往以條文的形式進行表述,語言要求精練、準確、嚴謹和富有表現力。結論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但必須是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如《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如下:
①本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對幼兒是否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結果大不一樣。經過教育的幼兒在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方面,明顯高于未受此教育的幼兒。這說明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的,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完全可以使現有5-6歲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一步。
②在教育實驗中,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較恰當、可行。一系列的活動設計可操作性強,符合幼兒水平。
◎研究后的思考
包括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由研究結果而引發出的分析、思考。可指出本次研究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不足之處,還存在什么問題,以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什么新問題、新線索需要進一步研究等。如《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教育的研究》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有:
①幼兒自我保護的范圍很廣,本項研究只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在安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有的還不夠全面、合適,可以進一步探討。
②在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測查辦法的制定及測試題的編擬上可作進一步的完善,以便更科學、準確。
③可以對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形成后的穩定性如何、該如何保持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穩定作一定的研究。
◎報告落筆時間: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報告正文包含哪些要素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1740.html
上一篇:課題比較研究法的程序及基本要求 下一篇: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價值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