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03
教育敘事研究就是教師講述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這就需要選擇、觀察、收集、整理故事,同時還要對事進行研究,這當中也需要方法和技巧。那么,使用教育敘事研究法做課題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下文詳細為您介紹。
1.細心觀察,勤于思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教學工作往往會使一些教師認為教學中都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情,沒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甚至會對觀察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懈怠思想。長此以往,教師就只會機械地重復日常的教學工作,而不會留心觀察教學中所發生的事件,更談不上通過敘事研究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改進教學效果。這對教師的發展和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2.以故事為主線,以講述為主導。教師開展教育敘事研究時,應緊緊圍繞故事的主題,客觀和真實地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教學事件。教師要從眾多教學事件中梳理出清晰的線索,以使故事的主題能夠體現一定的教育或教學理念。在敘事研究中,教師主要以講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或他人的)教學事件,在展示真實自我的過程中,使故事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同行的共鳴。
3.不以思辨和論證為敘述的重點,而應注意對事件細節的描述。在教育敘事研究中,對教學行為細節的關注和描述不僅能使聽者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還能使其對故事中隱含的深層含義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教育敘述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理論闡釋,也不必有過多的旁征博引,只要求研究者對事件進行反思,從所敘述的事件中發掘出有利于改進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益因素,或是發現不利于教學的因素,并以此作為自己今后教學中值得發揚光大或引以為鑒的素材,也可以供他人運用或借鑒。
4.敘述與分析兼顧。教育敘事是以敘事為主,但是如果沒有對“事”的分析和解釋,那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義。敘事的目的是為了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反思主要是指分析和解釋事件中產生各種現象的原因,弄清楚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為什么教師會有這樣教的行為,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學的行為,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教學結果。但是,在教育敘事研究中,對現象和行為的分析和解釋重在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與教學結果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重在對現象、行為或教學結果作大量的理論闡釋。
5.教育敘事研究不足之處。比如,敘事研究的結論很可能受敘事者個人觀點或喜好的影響;對教學現象或行為之間因果關系的分析難免有偏差;研究結果的效度不高等。但盡管如此,教育敘事研究仍然不僅是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也是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科研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使用教育敘事研究法做課題應注意哪些問題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2756.html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