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06
2004年我在“十五”課題“教育家研究”結題后,便將視線停留在蘇霍姆林斯基身上,并逐漸聚焦于他的“精神成長史”。這一段醞釀和資料準備的時間長達五六年之久。直到2010年,我向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申報“蘇霍姆林斯基研究”課題,被列為“十二五”重點課題。到目前,預定的研究任務已基本完成,最終成果——《蘇霍姆林斯基評傳》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兩部專著即將付梓。現將研究情況簡要地報告如下。
一、申報表中“課題設計與論證”摘要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具有世界影響的蘇聯時代的烏克蘭教育家。他是最受中國教育工作者歡迎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名字已成為一種帶象征意義的教育文化符號。
本課題“蘇霍姆林斯基研究”中的“蘇霍姆林斯基”無任何修飾和限定詞,這意味著本課題是對他的整體性研究,即力求從他的民族文化、時代背景、社會關系、教育探索、思想內涵、精神世界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研究。本課題確定的重點,是對他的精神世界及其形成過程研究。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縱觀國內外的蘇霍姆林斯基研究,從內容上大體可分點、線、面、體四個層次。前三個層次已有不少成果,而在“體”或曰“整體研究”層次上則鮮有可觀成果,在中國尚處于空白狀態。
本課題研究力求將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一個鮮活的發展的人進行研究,力求在在“體”的研究層次上取得突破。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如上所述,本課題著重從精神領域全方位全過程地研究蘇霍姆林斯基,通過再現他充滿創造活力的生活世界,與讀者共同探索他的精神殿堂,追溯他的精神成長之路,最終形成一部研究性專著《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傳記》。
為此,需要研究以下具體內容:
1.背景研究:民族文化背景研究;時代精神背景研究。
2.生平研究:人生各階段研究;各階段在精神成長全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
3.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研究:重點是他的人學思想與和諧教育思想研究。
4.精神世界研究:精神世界結構與特色研究;精神建構過程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從上述研究宗旨出發,本課題力求綜合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現代解釋學以及心理學基本原理,確立新的研究思路:
從他的文本世界出發,再現他的生活世界,探究他的精神世界。
在操作上,本課題將采用文獻研究法、實地考察法、重要人物訪談法等具體研究方法。
(五)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新之處
本課題準備階段的研究,已初步形成若干觀點:
1.人的存在本質上精神的存在。蘇霍姆林斯基將教育視為過健全的精神生活。他本人就是一位大寫的人、真正的人。我們需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與教育藝術,而最根本的則是要學習他怎樣做人。
2.要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必須了解他的民族文化和他所在時代的精神,了解其精神發展之路。
3.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了解和理解他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最為可靠的鎖鑰。只有深入鉆研他的文本世界才能準確地“以蘇解蘇”。
可能的創新之處:由一位中國研究者全面系統地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是一次無前例可循的大膽嘗試,所具挑戰性可想而知。我的對策是:“十年磨一劍”,下笨功夫做大題目。
二、實際研究過程
(一)逐步明確的研究目標
在課題申報階段,主持人擬訂的目標是將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研究,再現他作為一位真正的人的若干特質。在研究過程中,主持人逐步確立了更為具體的目標:撰寫一部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傳記。主持人考慮的是:人既是物質存在,更是精神存在。認識人,評價人,研究人,均離不開他的精神世界。教育家是人類最優秀最崇高、精神最為豐富瑰麗的杰出群體。他們贏得社會尊重的不僅是他們的知識,更是他們殫精竭慮將人們引向光明的高尚精神。可以說,精神研究乃是教育家研究的核心內容。再就蘇霍姆林斯基而言,他是一位極其重視人的精神的教育家。在他的著作中,“精神”一詞出現的頻率高達6630次,超過了“知識”(3277次)、“智力”(1682次),也超過了“思想”(4661次)、“主義”(4436次)。他本人就是一位精神巨人,他的成長歷程正是一部珍貴的精神發育發展史。
(二)研究方法與具體工作
主要研究方法:文獻研究,實地考察,關鍵人物訪談等。具體過程如下:
1.文獻研究
“前研究”階段:這個階段花了大約5年時間。2004年,筆者將《論教育家》書稿呈交人民教育出版社后,即開始著手準備已醞釀多年的蘇霍姆林斯基研究。這一階段研讀的文獻主要有四類:
一是關于烏克蘭歷史文化教育背景的大量文獻。
二是蘇霍姆林斯基著作。廣泛搜集關于蘇霍姆林斯基的圖文資料。蘇霍姆林斯基的許多著作出版于上世紀80年代,如何搜集難度較大,但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擁有了他的著作中文版的全部。
三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親友回憶他的文獻。
四是關于解釋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文獻。我重點研讀了狄爾泰的生命哲學和馬斯洛的心理學方面的著作。
2.實地考察
除了研讀蘇著外,我還尋求其他渠道以多方位了解蘇霍姆林斯基。我要感謝中國蘇霍姆林斯基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肖甦教授,她多次安排我采訪來華訪問的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烏克蘭教科院院士蘇霍姆林斯卡婭,并且親自擔任翻譯。2010年10月,在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楊九俊副院長的全力支持下,我有幸應邀訪問了烏克蘭。在我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原一等秘書、中烏教育文化交流協會主任吳盤生友情陪同下,我詳細考察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生平足跡,多次訪問了蘇霍姆林斯卡婭院士,搜集了大量關于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和視頻資料。從此,蘇霍姆林斯基的形象開始頻頻活躍于我的心中,我的眼前。
3.關鍵人物訪談
主要訪談對象有:
蘇霍姆林斯卡婭
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尼古拉
蘇霍姆林斯基實驗學校校長哈伊魯蓮娜
帕夫雷什中學現任校長契爾卡奇
蘇霍姆林斯基的同事、帕夫雷什中學退休教師
波爾塔瓦師范學院歷史教師
采訪前擬有提綱,采訪后整理實錄。
(三)研究主要結論
本課題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的背景、結構、特征與形成過程進行了研究,形成了以下初步結論。
1.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無比瑰麗,但它不是孤立的懸空的,它矗立于時代隆起的精神高地上。
今天俄羅斯的許多“學術泰斗級”的學者們重新審視蘇聯的歷史,大多肯定斯大林時代是蘇聯歷史上的輝煌時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壯大了蘇維埃國家甚至社會主義陣線的力量,而蘇聯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熱情,以及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勞動中的獻身精神則永遠是俄羅斯人民的精神財富。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正是那個激情燃燒時代的縮影。
2.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猶如宏偉的大廈,它奠基于唯物主義世界觀,包括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與宗教觀。它取向于共產主義信仰。擁有堅不可摧的四大精神支柱:人道主義,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這座大廈回響著平等、民主、自由的激越旋律。
3.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包含著諸多對立因素均衡與整合,其鮮明特征有:
慈愛情懷與戰士風骨交相輝映;
藝術靈性與科學理性水乳交融;
豐滿人性映襯著他的“第二次天真”;
“自我”與“非我”的區分被超越;
世俗氣息中閃耀著神圣氣象。
4.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世界不是天生的,而是他順應時代大潮,依托生命本性與生活實踐自主建構而成。
在時代大潮之中,他盡情地釋放天性中的精神潛能;他胸懷遠大理想,從仰望群星進而到躋身于群星之間;他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常常以“抖掉塵土”的方式進行精神凈化;他既注重精神財富和積累,因而能在漸進過程中不斷實現精神的飛躍,最終走向精神發展的巔峰。
三、階段性研究成果
考察報告:《蘇霍姆林斯基人生之路的實地考察》
傳記:《飛向太陽——蘇霍姆林斯基的壯麗人生》
年表:《蘇霍姆林斯基大事年表》
述評:《蘇霍姆林斯基著作中文版梗概》
隨筆:《我站在蘇霍姆林斯基墓前》
隨筆:《尋覓之樂——曬曬我搜集蘇霍姆林斯基的過程與體驗》
講座:《追尋蘇霍姆林斯基足跡,感悟教育家成長之路》
四、最終研究成果
專著《蘇霍姆林斯基評傳》、《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五、后續研究設想
繼續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和有關文獻,對《蘇霍姆林斯基評傳》、《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進行深入反思和補充修訂,爭取在2018年出第二版,作為蘇霍姆林斯基誕生100周年的獻禮。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優秀結題報告范文《蘇霍姆林斯基研究》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2794.html
上一篇:開題報告范文《小學數學“數的認識”典型教學案例研究》 下一篇:實施方案范文《初中數學學困生心理問題表現、成因及轉化教育的個案研究》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