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16
一、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
(一)本課題意義:
21世紀,新的時代背景,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使得許多傳統的理論、觀念、價值標準等都受到了挑戰。社會經濟的騰飛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個別領域道德失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響了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形成。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推進,學校德育工作雖已得到各級部門和廣大教師的重視,但部分學生在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上存在較大反差,而家長也只是盯著孩子的考分,對教師及學校的評價也以分數定論。尤其在農村學校,德育工作內容上缺乏穩定性,方法上缺乏誘導性,理想教育、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相對薄弱,學校班團活動及各科教學中德育功能沒有充分發揮。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進我校德育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具科學化和系統化;另一方面也希望對廣大農村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二)本課題依據
1、本課題的政策法規依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社會各方面要為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和德育活動基地,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李嵐清在《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中指出:學校德育工作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依據不同年齡段,采取學生易于理解的內容和方式。
2、本課題的理論假設依據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
3、本課題的概念依據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它是源于發達國家(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它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結,每天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等等。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此課題的實驗和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和德育隊伍建設。
(2)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和實驗,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細化的德育管理制度。
(3)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和實驗,使學生成長為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一代新人,既能順應時代發展,又能有豐富精神世界。
(二)研究內容
根據我校學生現狀,本課題著重從以下四方面研究:
(1)、研究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研究教師,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堅持不懈地抓好德育工作隊伍的主力軍建設,造就一支師德高尚、富有愛心、愛崗敬業的班主任隊伍。
<2>、加強教職員工的師德建設,強化“身教重于言教”的示范意識,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的隊伍網絡。
(三)研究方法
觀察記錄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三、課題研究步驟
(1)研究周期
兩年,即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
(2)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2009年5月——9月為準備階段。
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
2、2009年10月——2011年2月為實施階段
第一輪:研究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研究教師,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第二輪:研究學校德育管理體系,整體規劃學校德育工作;研究操作,注重德育管理的精細化
3、2011年3月——2011年7月,結題驗收,主要工作:接受專家組審查鑒定。
四、課題研究進展
自開展《農村中學德育管理有效性研究》課題以來,我校的德育常規管理工作始終堅持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學生自主管理為特色,以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基礎,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一)、健全德育制度,使德育管理精細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化是實現科學管理的基礎。精致的管理制度,會對德育工作的效果和學生的行為產生基礎性的影響。
1、細化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將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目標、實施步驟、實施方法等詳細地列入計劃之中,以強化學校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認真設計每月的主題教育活動,做好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班會課等具體內容的安排。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學校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規、班級工作月考核細則(由模糊評價到量化評價)及學期考核制度。在學生方面,學校以爭做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等活動,控制如“亂拋雜物、隨地吐痰、儀容儀表、言行失范、不戴校章”等細節性的不良言行,提升學生成長的“內驅力、意志力、注意力”水平。
3、強化德育工作考核。我校每天由德育處安排了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值日,對全校的班級實行隨機和專項檢查相結合并及時反饋。讓優秀的更優秀,讓后進的有壓力。
(二)、降低德育重心,使德育要求精細化
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降低德育重心,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品格,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較好的個人修養才是當務之急。把距離學生最近的事做好,是我們工作的策略。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學習討論各項守則,讓每一個學生完全熟悉學校管理制度,自覺適應學校管理要求。我們細化了學生的具體要求,并利用班會課時間和課前五分鐘安全警示教育進行討論學習,交流發言,讓學生對學校的要求熟記于心,從一言一行的小事中搞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學生明確在學校應該干什么,怎樣干才最好。讓學生們從“上好一節課,做好一節操,掃好一次地”做起,逐漸養成良好習慣。讓他們認識到怎樣做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怎樣做才是有修養的表現。
(三)、堅持以人為本,使學生自主管理精細化
“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德育的主題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潛能,實現學生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激發學生自主精神,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方面,我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主流文化,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溫馨的環境中得到自我升華,實現自我超越。
2、在學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發展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道德,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在實踐中養成自我教育的習慣,滿足自我發展的精神需求,塑造良好的自我人格形象。
3、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管理和自主發展的平臺,讓學生參與學校各項管理,讓他們在活動中不斷完善自我。通過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發展,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育的主體,這是我們永恒的追求目標。
(四)、開展主題教育,使學生活動精細化
我校認真組織開展豐富多采的學生課外活動,做到主題活動系列化、社會實踐經常化、活動形式多樣化。通過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弘揚了學校主流文化,讓學生的行為在活動中得到規范,讓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得以提高,讓學生的意識在活動中不斷強化,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閃耀光芒。
五、階段性成果
本課題以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作為課題的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已經成功地開展了一年,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置課題研究于課堂教學和學生養成教育之中,并結合在學校和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之中,促成了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使校風、班風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在研究過程中,參研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活動能力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育人目標更為明確,課題組成員特別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注重積累經驗,認真撰寫課題。
從學生方面來說,在新的一學期里,由于堅持精細化管理理念,學生各種行為習慣明顯改善,各種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高,有多名學生獲得市縣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稱號。
六、研究的反思與下階段設想
在圍繞課題實踐與研究過程中,我們感到堅持精細化管理理念,應是中學德育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應當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并具有由淺入深,步步遞進的教育層次;明確的行為目標、具體細致的訓練方法,且通過持之以恒的教育培養,才能真正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但我們也看到,精細化管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也離不開責任心的支撐。
因此,我們認為,德育管理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競爭優勢歸根到底是管理的優勢,而管理的優勢則是通過管理的精細化來體現出來的。一心渴望奇跡,追求奇跡,奇跡卻無影無蹤;甘于平淡,認認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一絲不茍地抓嚴每個細節,奇跡卻不期而至。本課題立足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堅持精細化管理的主線,我們下一階段的目標方向主要達到以幾方面: 1、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和德育隊伍建設。
2、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討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細化的德育管理制度,使學生成長為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一代新人,既能順應時代發展,又能有豐富精神世界。
3、通過研究,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學校德育管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這方面擬聘請專家多多給予指導。
4、繼續深化、完善課題研究,做好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匯總、整理工作。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2857.html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