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9-11-13
教師申報課題能否立項,關鍵在于課題申報書撰寫的是否優秀,是否打動評審單位和專家。課題申報書的框架內容是相差不大的,但具體的內容肯定是不一樣的。具體我們以教師課題申報書范例來說明。
課題申報書第一頁,是申報書的封面,按要求填寫即可,第二頁是關于課題申請人和其他參與人的介紹,不做多介紹。我們主要看一下接下來的內容。
第一:本項的立項依據及意義
1、我校開展的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鄭航挑戰杯為龍頭的可見創新競賽活動,是在師生中有廣泛影響的品牌活動,如何使得一項獲得形成互動機制,想回促進,增強成效,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這三項獲得是獨立開展的,事實上,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完全有可契合指出,尋找他們之間的契合點,探求二者良好的互動機制,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問題。
2、李培根院士指出,在主動實踐中,學生的質疑力、觀察力、協同力、領導力等多種素質都能得到很大提升,會大大增加學術今后取得創新成果的幾率。大學應該為本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途徑,通過課內教學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充分滿足學生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3、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圍繞著提供學術綜合素質開展探索的著力點大都放在第一課堂為主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改革上,這當然是培養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渠道,但學生創新競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借助尤其是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二: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內容
1)我校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2)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導引的社會實踐目標機制、激勵機制;
3)構建以社會實踐促科技創新活動的互動機制探討;
4)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項目化運作探討;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對我校開展科技創新、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做調查問卷和走訪,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基礎上,結合個案的研究,參考已有文獻,對該問題做深入分析。
2)文獻法。當前,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即社會實踐活動長效機制的研究學術界已有一些成果,課題組將結合相關文獻知識,合理參考利用已有的著作、論文,對該問題做系統梳理。
3)案例研究法。我們子啊組織社會實踐及科技創新活動中已取得很多的成果,尤其近兩年在結合社會實踐與鄭航挑戰杯活動卻得國家級獎項的圖片是對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的有力佐證,通過個案分析,將有助于探討如何實現我校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活動互動機制的構建。
4)經驗總結法。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通過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對當前生態倫理教育的現狀和特點做了深入分析。
3、可行性分析
1)課題組成員中有我校院系黨總支負責同時、團委負責同志及工作人員,招生就業主要參與者,課題組成員是我校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最直觀的接觸該項活動,在資歷的掌握和數據的統計上有獨特的優勢和資源,是最可能將該問題的研究推向深入并卻得成效的課題組成。
2)在專業組成上,課題組成員大多有教育學相關專業知識背景,高中初級職稱人員梯隊配備合理,具有完成課題的專業知識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經驗。
3)課題負責人有多次組織我校科技創新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的豐富經驗,并在已經開展的該項活動中嘗試將二者結合卻得了較好的成效,實際操作的經驗及已有的成績是保證該課題研究順利完成的直接保障。
第三:本項目的創新程度與應用價值
1、創新之處:長期以來,我們往往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獨立的活動來開展,在對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割裂開來分別進行的,沒有找到二者最佳的契合點,本課題探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指導和目標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是很少被關注的問題。
2、應用價值:科技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是學術綜合素養的主要組成部分,當合國家歷來重視的問題,以科技創新活動引導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學術科技創新目的,是一項有意義有價值的探討,將促進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的針對性和成效,將有效指導我校如何將廣受關注的科技創新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推向深入。
第四:本項目的計劃進度
1、準備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明確本研究的意義,構思,規劃,制訂出本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及各階段的實施要點。
2、實施階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課題組教師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進行有側重點的專題研究,通過各種研討活動,加強總結和交流,提供范例和有效經驗,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形成初步課題成功。
3、總結階段(2010年6月——2011年12月):整理課題研究的資料,專項項目報告和相關論文,并進行成果鑒定。
第五:本項目預計達成的階段性成果和最終目標
1、課題研究期間形成1-2篇相關學術論文,在相關專業期刊公開發表。
2、課題調研后,得出可行性,有實際價值的調研報告,為我校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現實依據。
3、課題總結階段完成研究報告,形成較完善的理論體系,探討如何形成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互動機制。
4、課題結項階段,擬形成可行性情感教育方案,促進我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第六:研究基礎和主要參考文獻(略)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教師課題申報書范例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6313.html
上一篇:國家級課題主持人條件 下一篇:2018年微課題申報要求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