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21-08-30
課題申報書是課題申報的重要審核材料。在撰寫課題申報書時,重點和難點是課題論證,而課題論證的內容,其實指的就是課題研究方案設計的基本框架。接下來就該問題給予詳細的介紹。
一、問題的提出(目的意義)
這部分主要說明研究課題的設想從何而來,即選題的來源和背景,研究要達到的目的以及歷史和現實的意義。這是研究方案設計和研究過程的宗旨所在。問題的提出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選題論證,即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歷史及現狀的文獻情況及情況綜述
(三)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據和假設
(一)研究依據:包括政策依據、法規依據、教育科學理論依據及研究對象的自身發展規律依據等。
(二)理論假設:即對事物因果關系所作的一種推測,也就是對通過什么達到什么的一種預測。假設在表述上有四個要點:
第一:明確,假設一般是陳述句或復合句,必須包含兩個以上變量間關系的推測。
第二:新穎,反映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具有現實針對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
第四:可測,能通過明確的目標體系、具體的操作要求和科學的檢測標準來驗證。
三、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一般可劃分為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兩大類:可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研究對象情況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發進行選擇。
對于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來說,多采用抽樣研究方式。抽樣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能代表總體的樣本進行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資料,準確地推斷總體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征或規律性。
在方案設計中要對抽樣的原則和步驟加以說明。若是實驗研究,則需對實驗班與控制(對照)班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
(二)研究方法
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項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綜合的方法、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在方案中應提出用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進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內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夠檢測。
五、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研究內容是在理論假設和研究目標的基礎上,將研究思路具體化,通常是將研究變量分解成若干子課題,各子課題為總課題服務,既各有側重,又互相滲透,構成統一的整體。
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中各種變量進行考察、探討、測試、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征,揭示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量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量的范圍,說明變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標志變量變化的標準(即指標)。對于實驗研究,應對如何操縱自變量,如何檢測因變量,如何控制無關變量做出具體的說明。
六、研究步驟
設計研究步驟,就是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即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都要寫進書面計劃中,對每一階段的任務和實施過程必須作出具體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七、保證措施
主要是對人員培訓、研究材料和設備、測試工具以及經費等問題提出具體落實措施,以保證課題研究順利完成。
八、成果形式
主要指最終成果形式,即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的結果用什么形式來表現。一般應為研究報告、調查報告或實驗報告。對于比較大的課題,除了要有最終成果形式,還應該有階段成果形式、子課題成果形式和總課題成果形式等。在確定成果形式時,應明確責任和分工,以確保成果的完成。
此外,在總體研究方案設計的同時,還應制定執行方案(包括指導思想、研究原則、步驟和階段要求、基本方法、檢測手段、儀器設備配置、資料搜集和積累等)和評價方案(包括學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施評時間、程序及主要方法和工具,評價小組成員的組成等)。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方案設計的基本框架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ktyj/7242.html
上一篇:江蘇省級環保科研課題征集課題指南類別 下一篇:課題的創新點怎么寫
相關閱讀
課題最新知識
課題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