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學術著作 發表時間:2021-09-30
教材編寫是有其編寫原則及要求的,了解了這些在撰寫教材時才會得心應手,使教材更符合出版要求。那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有哪些。下面蘭竹文化網給大家分享分享:
一、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本教材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
(1)充分考慮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之間的關系,即以必修課程為基礎,為學生構建一個“共同發展的基礎”。必修課程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選修課程內容的整合與綜合體現,選修課程則是在必修課程學習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
(2)教材在內容、目標和要求等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策略、文化等內容和目標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支持,并有機地結合。
(3)在主體教材(必修課教材和順序選修課程教材,下同)編寫的同時,考慮了配套錄音帶、教師教學用書、同步評價手冊、配套課外讀物及聽力材料、學具(課堂教學或課后單詞記憶)、詞匯手冊等的編寫。
(4)加強綜合技能的訓練,處理好知識、技能與語言運用的關系。將翻譯(英漢互譯)適當引入練習中,以實現模塊(必修與任意選修)之間的互相聯系。
2、基礎性原則
高中英語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材注重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寫作基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升學和終身學習創造條件。
3、思想性原則
學習英語,一方面是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因此,教材必須具有雙向性。本教材的編寫以國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課程目標和要求為指導思想,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首先,教材內容的選擇體現了思想性,既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有利于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精華,同時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其次,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對涉及思想教育的內容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4、時代性原則強調教材內容的時代性,使學生能通過語言學習,獲取新知;強調語言的鮮活性,即教材中的語言地道、準確、現代、自然,反映21 世紀的生活現實和語言發展趨勢;強調教材編寫形式的時代性,教材以單元劃分,在每個單元中設置若干板塊,這種安排方式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在教材的使用上給師生較多的空間和更大的自主權。 在教材的設計形式上,利用當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圖文并茂, 以調動學生的視覺, 同時,將重點詞匯和內容用黑體字或彩色字醒目 標出,有利于學生從各方面投入學習。
5、科學性原則 教材充分注意到高中英語課程的基礎性和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 特點和困難,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安排語言知識的教學。
( 1)教材的編寫符合客觀規律,教材內容和教學安排體現循序 漸進的原則。 充分體現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 學習的特點和 學業發展的要求,采用循環式編排方法,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把同 一個語法項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學階段, 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不斷接 觸、復習舊的語言形式和學習新的語言內容, 復習與新授課交替進行, 保證重要語言現象有足夠的再現率。 語言由易到難, 從簡單到復雜逐 步過渡、逐步加深。這種螺旋式編排體系,有利于語言教學,符合學 習者的認知規律。
( 2)教材內容和語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 ,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 生生活,強調學習英語的過程和目的是 “用英語做事情 ”。
( 3)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 的讀寫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 4)教材的編排方式有利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 舉一反三, 并有利于他們在語言運用中發現語言規律。
(5)教材倡導的教學方法體現了科學性,提倡合作學習、自主 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學習、發現學習和探索性學習,幫助高中學 生形成具有其年齡特點的英語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6、發展性原則 教材的內容和活動形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 通過 本教材系統的學習, 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 使 他們能夠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創造條 件。
7、拓展性原則 教材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 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8、靈活性和開放性原則 教材教學要與研究性學習和任務性學習結合, 要與紙質書籍和電 子資源結合。 因此,除了按課程標準編寫學生用書, 使學生完成按規 定需掌握的內容外, 還提供一定量的額外內容, 供有余力的學習者選 擇學習, 如配備同步評價手冊、 配套課外讀物及課外聽力材料等, 讓 學生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 拓寬學習渠道, 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 方法和風格。
二、教材編寫要求:
1、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學內容的,所以在內容上一定要準確無誤。同時各學科教材還必須體現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學中,力求結合本學科特點和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學生進行具體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教學法要求的統一。教材體現為傳授知識的邏輯性和連續性,所以編寫教材時既要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順序,還要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只有把兩者統一起來教材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3、易懂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內容的敘述要簡明、準確、生動,標題、結論要醒目,字體大小、用詞要適當。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讀懂教材。
4、理論與實踐統一。教材既要有理論,又要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教材要結合實際材料來論證理論。使學生通過教科書的學習既學會了理論,又能較好地應用理論。
5、教材應具有開放性,應有利于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資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6、教材應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傾向。
相關知識推薦:出版教材的重復率要求是多少
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上述是關于這個問題的分享。有想了解更多關于教材出版方面的問題,或是有出版需求,可以直接咨詢我們在線學術顧問。
本文由蘭竹文化網首發,一個專業的出書服務平臺。
文章名稱: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文章地址:http://www.404wg.com/xszz/14061.html
上一篇:論著的基本格式與要求 下一篇:博士論文出書算重復發表嗎
相關閱讀